全球央行奋力「放水」的副作用愈益明显!环球资金炒无可炒,虚拟货币「一哥」比特币(Bitcoin)近日于「庞氏骗局」的质疑声中被市场广泛塑造为「避险资产」,价格屡创新高;与此同时,由于日本央行买起股市,已令大户疏于对冲风险,一旦跌市来临,随时上演「直插无水花」式崩盘。
【比特币升穿2.8万美元 势掀监管调查】
虚拟货币「一哥」比特币在圣诞节假期间因环球金融市场休市而成炒作对象,屡创历史新高,周日一举冲破2.8万美元大关。大户及散户纷纷加入抢币潮,不少基金视比特币为对抗央行印钞的对冲工具,更为此设立专门基金。不过,有「末日博士」之称的鲁比尼继续警告,比特币不属于资产类别,其上涨完全由市场操纵,不应出现在散户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内。
比特币价格节节上升,据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昨日曾高见28,245美元,在过去24小时内上涨13%,带动其市值扩至逾5,200亿美元,超越Visa。比特币今年3月一度下探3,914.7美元后反复向上,到了12月16日首度站稳两万美元,打破2017年12月旧纪录后继续狂飙,自3月低位迄今已大涨约6.11倍。
分析认为,有主流机构投资者进场为今次暴涨的最大助力,他们视比特币为对抗通胀的工具。继早前美国万通保险斥资一亿美元购入比特币后,大型投资机构天桥资本(Skybridge Capital)及Guggenheim,亦分别注资2,500万美元成立比特币基金及动用5亿美元(约39亿港元)入市。
不过,市场并非一致唱好,因估中2008年金融海啸而成名的著名经济学家鲁比尼便指出,比特币不算货币,亦不属记账单位或支付工具。由于其无法稳定保值,意味没有收入、用途及实用性。
他又警告,比特币价格上升并非由基本因素驱动,而是由内幕人士、诈骗犯及「大鳄」操纵。以虚拟货币泰特币(Tether)为例,其发行只用作购买比特币,每当比特币价格趋弱,就会有更多泰特币发行,单计今年,泰特币供应量由最初40亿美元急增至200亿美元。由于比特币的价格操纵现象是股市操纵的10倍,预计未来数月虚拟货币的犯罪调查将达高峰。
事实上,美国证交会(SEC)已对虚拟货币乱局虎视眈眈,最近就大力打压曾是虚拟货币「三哥」的瑞波币,致使大型基金散货、价格暴泻,有交易平台更已宣布明年1月8日起暂停美国交易。
【大户对冲意欲降 日股一跌不得了】
全球疫情严峻,迫使日本施下「紧箍咒」,在周一起禁止所有外国人入境,意味防疫压力甚巨,经济复苏路更崎岖。由于股市早前不断逆经济而上涨,大户如今已因央行「买起」股市而「投降」,对冲热情大减,与今年11月前不同,对市场有效运作而言绝非佳兆。所谓一叶知秋,预示环球金融市场一旦下挫,跌势将更惊人。
自今年3月后,全球股市反弹,日本股市代表日经平均指数也涨至1991年以来最高,皆因市场认定日本是中美之争的赢家之一,惟目前该指数的期权市场出现了不祥征兆,就是未平仓合约成交量跌至逾10年最低,甚至一度出现单日交易量暴跌至19年新低的状况,这并非好事,因大户对规避风险的兴趣骤减,一旦跌市出现,市场恐缺乏承接力。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日经平均指数期权未平仓合约为110万张,是2009年5月以来最低,该指数期权的好淡仓单日交易量在今年10月26日时,更只有14,428张,数量之低为2001年以来从未见过。
所谓期权,是专业投资者通常在股市呈现上落市,或认为有突然暴跌风险时采用。如今交易量骤减,反映他们经历了早前经济愈不济,股市反而愈上涨之苦后,已无法明确预测股市去向,不敢胡乱对冲。事实上,日经平均指数在11月竟高见26,817点的30年高位,与经济状况严重背驰,使投资者大感困惑。
就此,日本资产管理公司Ichiyoshi主管秋野充成认为,日股期权市场萎缩是警号,反映股市波动下降,成因是日本央行大举「买起」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但这也让市场参与者减少,恶化市场运作能力。
日本央行目前持有日股规模达45.1万亿日圆(约3.37万亿港元),是日本股市最大股东,力压日本退休金投资基金(GPIF)的44.8万亿日圆。由于央行只买不卖,干预了市场正常运作,一旦央行停止接货,大户又疏于对冲,跌市来临时恐一泻如注。
事实上,一海之隔的韩国监管当局早前已传出计划对「无货沽空」的投机者祭出刑责,可能处以一年以上的监禁。其目的就是避免大户在事前没有对冲下,突然加入赌跌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