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贴金术遭监管“卸妆” “停牌冷却+信披打补丁”的多维度举措,折射出上交所的监管新动向:在信披直通车实施后上市公司自主发布公告空间日益加大的背景下,交易所加强事中监管,为市场敏感信息去除“朦胧的面纱”,以防范误导性陈述带来的不
上市公司贴金术遭监管“卸妆” “停牌冷却+信披打补丁”的多维度举措,折射出上交所的监管新动向:在信披直通车实施后上市公司自主发布公告空间日益加大的背景下,交易所加强事中监管,为市场敏感信息去除“朦胧的面纱”,以防范误导性陈述带来的不当影响,压缩了“概念炒作”的灰色空间。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孙放 互联网金融、虚拟现实、无人机、石墨烯……要摘得这些市场热门概念的“光环”,上市公司有时只需发布一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可引来各路资金追捧其股票。但其中,究竟谁是确有转型之需,谁又只是通过“自曝”利好来炒作股价、浑水摸鱼,投资者往往一时间难以准确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