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是一种现实代价较小的债务重组方案,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解决银行和国有企业债务症结的成效。不过,债转股并非万能药,若滥用,结局只是风险暴露的延迟。 此轮债转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经济层面的双重需要。从宏观调控角度看,当下中国经
债转股是一种现实代价较小的债务重组方案,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解决银行和国有企业债务症结的成效。不过,债转股并非万能药,若滥用,结局只是风险暴露的延迟。 此轮债转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经济层面的双重需要。从宏观调控角度看,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实体企业债务负担较重,经营压力较大,帮助企业去杠杆、降成本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债转股,商业银行债权变股权,没有简单勾销债务,而是改变了偿债方式,从借贷关系改变成不需还本的投资合作,既没有增加财政支出,又减轻了企业还债负担,银行也获得了管理权。这是一种现实代价最小的债务重组方案,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解决国家银行和国有企业债务症结的成效。 从微观经济角度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率持续上升。另外,很多企业由于债务压力大,经营暂时出现困难,银行通过催收、处置抵押品、诉讼等常规方法均已难以收回贷款,需要借助外力去强制性“修缮”企业,才能使企业经营有所好转。不良债权转股权对于商业银行和企业来说,在眼前的局势下是双赢的:企业减轻债务负担,从而为重组整合赢得时间;对银行而言,如果陷入困境的企业直接破产清算,债权人回收的比例很低,而如果通过减免债务并展期,或者债转股的方式让企业维持生存,银行将来可能获得更高收益。 如何债转股,国内外均有案例可循。我国1999年首次实施了由政府主导实施的集中式债转股,成立四大资管公司进行不良资产处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国际上,美国企业债转股采用的是破产式债转股,即当负债企业无力清偿债务面临破产时,债权人可选择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或将债权转为股权,进行企业重组。此类债转股要求市场具备完善的债权定价机制和赔偿要求权的二级市场流通的交易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