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3日讯(记者臧允浩)吃一堑长一智,经历过卖壳海润影视的失败,申科股份实际控制人何氏父子(何全波、何建东)更加深谙资本运作之道。 2016年3月25日,申科股份披露重组预案,拟作价21亿元收购紫博蓝100%股权,同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3日讯(记者臧允浩)吃一堑长一智,经历过卖壳海润影视的失败,申科股份实际控制人何氏父子(何全波、何建东)更加深谙资本运作之道。 2016年3月25日,申科股份披露重组预案,拟作价21亿元收购紫博蓝100%股权,同时向华创易盛等五名对象定向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1亿元。而此前的2月26日,何氏父子还曾将上市公司13.76%的股权作价7.5亿元转让给华创易盛。上述交易完成后,华创易盛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有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经过上述三步后,申科股份变相完成了卖壳。与资本市场上的买卖壳不同,申科股份虽然完成了实际控制人的变更,但新晋大股东华创易盛与紫博蓝并无关联关系,所以并不构成借壳行为。 从表面上看,经过这一系列的运作,申科股份重组的主要参与方都各得其所。其中,何氏父子巧避卖壳,却成功让出大股东位置。既从连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中全身而退,又因为持有部分上市公司股权可继续分羹未来收益。华创易盛则花费不菲代价拿下大股东位置,掌握公司主导权。紫博蓝则完成了变相借壳:在申科股份此次的募资计划中,几乎所有募投项目都与紫博蓝的业务直接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