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良 被视为超发货币“蓄水池”的楼市,“十一”以来再度遭遇一次极其严厉的政策调控,这令A股市场的乐观情绪与日俱增。 许多机构投资者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楼市调控势必产生资金的“挤出效应”,而A股历经数次暴跌后正处于相对“洼
□本报记者 李良 被视为超发货币“蓄水池”的楼市,“十一”以来再度遭遇一次极其严厉的政策调控,这令A股市场的乐观情绪与日俱增。 许多机构投资者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楼市调控势必产生资金的“挤出效应”,而A股历经数次暴跌后正处于相对“洼地”,从资金流向规律来看,这有望让A股获得增量资金,进而推动行情上行。不过,考虑到管理层抑制资产泡沫的决心,以及宏观经济基本面仍不乐观,A股或不会出现急速上涨的脉冲式行情,取而代之的可能是贯彻政策意图的“慢牛”走势。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近三年来楼市与股市的跷跷板效应非常明显,就是股市强,楼市跌;楼市强,股市跌。而目前楼市调控已初见成效,有了这种预期,资金就会从楼市中流出,不断地寻找新的机会,而A股里蓝筹股是一个估值的洼地,这是影响行情的最主要因素,市场会呈“慢牛”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