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春季躁动”没等来,传统的高送转行情也“爽约”,A股赚钱难再度凸显。 自2016年11月18日永和智控和天龙集团打响本轮高送转“首枪”以来,已经发布高送转预案的股票中,公布预案后股价下跌的占据六成以上,其中跌幅超过15%的股票
说好的“春季躁动”没等来,传统的高送转行情也“爽约”,A股赚钱难再度凸显。 自2016年11月18日永和智控和天龙集团打响本轮高送转“首枪”以来,已经发布高送转预案的股票中,公布预案后股价下跌的占据六成以上,其中跌幅超过15%的股票占到三成。这与去年煌上煌、名家汇的爆炒,以及2015年以前个股闻“高送转”起舞形成鲜明对比。 诚然,跌幅较大的高送转股票存在绝对价格高、公布前已有上涨及市场偏弱等客观因素影响,但其“折戟”还有更深远的意义。首先,市场风格已发生变化,资金蓝筹情结浓厚,高送转这类不对基本面估值构成提振的纯概念炒作“失宠”;其次,随着IPO提速,供给加大的背景下,类新股性质的高送转稀缺性下降;最后,高送转配套减持的“套路”负面影响较大,这种“雁过拔毛”的做法不利于A股健康发展,消磨了市场的信心。 “三高”+预热=股价“见光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