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威 5月以来A股再度陷入“跌跌不休”的状态,上证综指已下破1月16日的最低位,刷新了7个月新低。虽然上证综指相对于去年1月27日的2638点仍有一定空间,但连跌背后却是个股的大面积“受伤”,在可比的2805只股票中,已
□本报记者 王威 5月以来A股再度陷入“跌跌不休”的状态,上证综指已下破1月16日的最低位,刷新了7个月新低。虽然上证综指相对于去年1月27日的2638点仍有一定空间,但连跌背后却是个股的大面积“受伤”,在可比的2805只股票中,已经有969只股票率先跌破了2638点时的最低价(前复权,下同),占比达34.55%。但同时,也有不少个股在市场下跌过程当中刷新了阶段新高甚至历史新高,市场内结构性分化特征突出。从率先破位的股票特征来看,中小盘、绩差、纯题材炒作等成为大跌股的“集中地”。 大盘连跌 个股受伤 4月14日开始“一泻而下”的A股在经过两波快速下跌过程之后,上周四上证综指一举跌破了1月16日3044.29点的阶段低点,并以3016.53点刷新了2016年10月10日以来的新低,但阶段破位也引发了抄底资金的入场,随后股指出现了探底回升走势,周五则继续缩量反弹,收复5日均线及周二以来失地。但即便如此,4月14日以来上证综指累计跌幅也已经达到了5.87%,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更是分别大跌8.13%和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