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胡琛 一季度数据显示,33家次新股公司出现业绩亏损,105家公司业绩下降,其中业绩降幅超过50%的有26家。业内人士表示,6月次新股估值有望回归,次新股大跌后,机会大于风险,窗口期可能已经打开。在不改严监管大势前提下
□本报实习记者 胡琛 一季度数据显示,33家次新股公司出现业绩亏损,105家公司业绩下降,其中业绩降幅超过50%的有26家。业内人士表示,6月次新股估值有望回归,次新股大跌后,机会大于风险,窗口期可能已经打开。在不改严监管大势前提下,监管将更加注重平衡市场预期,有望帮助市场重立做多信心,6月大盘中枢或在震荡中上行。 次新股迎反弹契机 中航证券表示,大跌后的次新股机会大于风险。深次新股指数从2016年11月22日2046点两次下跌,跌幅几乎被腰斩,跌幅促使次新股估值加速回归。结合次新股板块规模大、跌幅深、板块个股自动更新等主要因素,次新股估值回归将明显加速,进入合理估值区间的成长股也随之快速增加。 |